食道癌較難被早期發現,晚期發現時疾病病人的預後較差,存活率也較低。而食道癌在去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9,然而,「避免危險因子」、「注意身體變化」仍然是預防食道癌的不二法門。
【食道癌的分類】
鱗狀細胞癌(Squamous cell carcinoma)和腺癌(adenocarcinoma)是食道癌兩種主要的組織學分型。
鱗狀細胞癌
- 在亞洲國家中「鱗狀細胞癌」是主要的分型,在台灣95%以上的食道癌是「鱗狀細胞癌」。
- 危險因子:主要與吸菸、飲酒、吃檳榔、喜愛喝熱飲或熱湯、蔬果攝取不足。
腺癌
- 腺癌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。
- 危險因子:胃食道逆流、吸菸、飲酒、肥胖等。
。
【趨吉避凶預防食道癌】
避免危險因子
年齡 | 食道癌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。 |
性別 | 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食道癌。 |
吸菸 | 每天吸菸1包以上者與非吸菸者相比,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高了2倍;而食道鱗狀細胞癌與吸菸的關係更強烈。 |
飲酒 | 飲酒量越多,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就越高。 |
胃食道逆流 |
|
肥胖 | 超重或肥胖者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較高,有部分原因是肥胖者更易發生胃食道逆流。 |
蔬果攝取不足 | 充足攝取蔬菜、水果與降低食道癌風險有關,可能因蔬果中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預防食道癌。 |
喜愛喝熱飲或熱湯 | 經常飲用非常熱的飲品或熱湯,可能造成食道長期受損而增加罹患食道鱗狀細胞癌的風險。 |
.
注意身體變化
食道癌初期症狀難以被察覺,通常因腫瘤影響吞嚥而就醫發現。以下是食道癌容易產生的症狀,當然,有這些症狀不代表罹患食道癌,但若有這些症狀,尤其是吞嚥困難,建議就醫查明原因、妥善治療。
- 吞嚥困難(吞嚥時卡卡的或疼痛):這是食道癌最常見的症狀,會感覺食物卡在喉嚨或胸腔,有時候可能會被食物嗆到。不過這樣的變化通常是慢慢、漸進性的改變,一開始可能患者本身不會意識到這樣的變化,嘗試吃較小、較軟的食物,但隨著病程發展,最後可能只能吃流質飲食,甚至液體也無法吞嚥。
- 胸痛:感到胸痛不適或有灼熱感。
- 體重減輕:可能因吞嚥困難無法進食、食慾下降、癌症惡病質造成體重減輕。
- 長期咳嗽
- 嘔吐
- 打嗝
- 黑便或貧血:可能因食道出血出現黑便,或因長期出血造成貧血情況。
.
參考資料
Napier KJ, Scheerer M et al. (2014). Esophageal cancer: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, pathogenesis, staging workup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.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. 15;6(5):112-20.
Domper Arnal MJ, Ferrández Arenas Á et al. (2015). Esophageal cancer: Risk factors, screening and endoscopic treatment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ountries. World J Gastroenterol. 14;21(26):7933-43.
American Cancer Society. https://www.cancer.or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