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買食物前,你會先看什麼呢?贈品?價格?買一送一?還是有效期限?營養師絕對會先看「營養標示」!學會看懂營養標示,正是最貼近你生活、幫助你控制飲食的第一步!
目錄
【營養標示是什麼?】
「營養標示」通常在食品的外包裝,可以提供很多資訊,關於你即將吃下的這個東西。而學會看懂營養標示,正是最貼近你生活、幫助你控制飲食的第一步!! 就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博士Leighton所說:「營養標示的目標是要讓大家知道他們吃的是什麼,且作為一個可幫助消費者做健康飲食選擇的工具。」
“The goal is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what they are eating and give them the tools to make healthy dietary choices throughout the day,” says Leighton.”
【台灣版的營養標示】
台灣市售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必標項目有8個,主要有兩種形式:
1.「每份」和「每 100 公克/毫升」
2.「每份」和「每日參考值百分比(%)」
針對這兩種形式,我找了兩種食品來跟大家解說:
【採購前的小叮嚀】
- 在購買包裝食品前,看一下營養標示!
- 在選擇同類型的商品時,選擇糖含量較低、脂肪比較少的食品;如果沒有反式脂肪會更好!
- 預防高血壓或有高血壓問題者,請注意鈉的項目!美國新版飲食指南建議成人及14歲以上的兒童:「每天鈉攝取量應小於2300毫克;小於14歲的兒童則應攝取更少。」而世界衛生組織(WHO)更嚴格,建議每天的鈉攝取量應小於2000毫克!(1公克的鹽就含有400毫克的鈉),而天然食物中就已經含有鈉,加上烹調調味,如果不特別注意鈉的攝取,其實很容易攝取超標!